当前位置:首页 |
|
竹笋产业是我区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。尽管起步较早,但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,使得竹笋产业逐步走向了瓶颈。近年来,随着我区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,竹笋产业也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,重新驶上产业发展“快车道”。
“这些都是今天刚刚挖上来的春笋,它的口感非常鲜嫩,是我们这里的特色美食,喜欢的朋友赶紧下单……”眼下正是春笋大量上市的季节,在太湖源镇农食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,网红主播正通过直播平台向各地粉丝推销新鲜上市的春笋。随着销售订单的不断增加,包装车间的十几名工人开始忙碌起来,将一筐筐竹笋打包好后,装车发出。公司负责人潘国栋说:“我们现在每天能够线上销售竹笋一万多斤,价格要比市场贵百分之二十左右,每天都有固定农户向我们供货。”
据记者了解,在太湖源镇,像这样活跃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直播带货的网红主播还有200余人。他们中不少都是近年来太湖源镇通过“云培训”培养起来的土网红人才。通过他们的不断推广,如今太湖源全镇50%以上产量的竹笋能够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消化,竹笋价格也较前几年有明显提高,过去笋贱伤农的事如今已鲜有发生。
当然,销售端的火爆也离不开生产端的提质增产。走在太湖源的竹林间,常常能看到一辆厢式货车在对竹林土壤进行检测。这是浙江聚贤盛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测土配方车,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车上装载的仪器分析土壤样本数据,然后结合气候等数据,计算出适合这片土地的营养土配方。
“竹林用上我们为它量身定做的营养土后,不仅竹笋产量能够提高30%左右,而且口感更加鲜嫩,深受高端消费者喜爱。”公司总经理林汉良说,通过营养土培育出来的普通竹笋,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高端市场上的水果笋,通过盒马生鲜等高端平台,能够卖到每斤40余元的高价。同时,收购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,实打实的收益让许多吃第一口螃蟹的笋农尝到甜头。
看到数字科技带来的巨大产业优势后,太湖源镇趁热打铁,以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为契机,依托 10 万亩雷竹生产基地和华东地区最大的竹笋交易市场,全力打通“挖竹笋、品竹宴、游竹乡、购竹品”全产业链条,集聚发展竹笋产业。如今,太湖源镇16个行政村相继成立了水果笋专业合作社,同时场景可视化的“云中心”、土壤大数据“云基地”、多元化渠道“云销售”、全产业链条“云溯源”、土网红人才“云培训”五朵数字云正逐步完善,通过对竹笋产业“产销”端数字赋能,太湖源镇竹笋产业将展翅腾飞,带动当地群众奔向共同富裕。
腾讯微信
腾讯微博
新浪微博
新华微博